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就业率高,招生不愁成为招生界的香饽饽可近几年开始,西安市中职学校发展并不均衡,有的年年高就业率,而有的却生存艰难一位学校投资人甚至表示“看不到希望很伤心,打算关门了”相关教育部门表示,为了优化提升,西安市的中职学校已经陆续进入优胜劣汰逐步整合期。
“我中考成绩不好,老师同学和亲戚都不看好,不如读中职学点技能,早点上班,给家里减轻负担”陈超去年毕业于西安一家中职学校,初中的文化课成绩一般,跟家人商量后就上了中专,选了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在西安市的一家酒店工作,月薪约3000元。
陈超是西安市2万多名中职毕业生中的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职校学生优势就是凭技能吃饭,所以学生和家长在报名之前都会实地考察了解,学校的就业率高不高,是不是包分配才让孩子报考。
”南郊一家中职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赵翔(化名)告诉华商报记者,他们学校因为和一些大企业都有常年的招聘合作,就业情况不错,所以近年的招生情况都很理想但是据他介绍,并不是所有中职学校都形势一片大好学生少,赔钱,不想办了 有院长伤心退出行业
西安市西郊一中职学校门口,宣传栏上写着“学扎实技能,找可靠工作”等字样,虽然是开学季,华商报记者却发现学校里的学生却不多学校附近一餐馆老板抱怨,“学校今年招的娃比往年少,我们受影响,一天也没啥生意,可没钱赚啊!”。
“中职学校基本上都会去城市周边的县、镇招生,但普遍招生困难”赵翔分析说,第一是观念不理解,有些人带有偏见认为中职生就是成绩差,感觉孩子上中职说出去脸上无光;第二是一些民办中职院校近年确实资金困难,缺少设备,专业设置不能顺应市场,吸引力不足;第三是前几年有的学校不规范宣传,拉学生和家长吃饭,只宣传好的一面,最后却难以保证教学环境和质量,给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第四,近些年中职学校包分配的很少华商报记者联系上西安一家中职学院的院长王超电话接通表明身份以后,他婉拒了采访要求“我做这个行业很多年,现在比较失望了,学校不想办了,很伤心一方面赔钱,一方面没意思我感觉行情不好了,招人困难,你问别人吧。
”华商报记者采访西安市教育局高职成教处处长胡宗焕了解到,去年西安中职学校招生计划是2.2万人,最终完成1.7万左右今年缩减为2万,目前招生已经完成1.7万左右,还在继续增加中从总数看,因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总体生源基数减少了,但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可度还是在逐步提高。
为教学投百万买设备 如今却成摆设“我们算是勉强维持着”陈龙(化名)是西安南郊一民办中职学校负责人,提起招生他就大倒苦水2007年陈龙跟朋友投资开办了一所中职学校,但直到2011年才运营起来“一步一步都是辛酸史。
”他说,民办中职都靠自己,生存很困难“我之前做房地产的,赚了点钱,觉得房地产不行了,转型教育做朝阳产业但我们并不了解教育行业,接触才知道,校舍、教学楼只是初期投入,后续运营管理和设备投入、师资力量才是关键。
少说一点,个人投资没个千八百万资产别想办学比如幼教专业需要投入钢琴设备,护理、动漫专业都需要实践,实训设备耗费太高,而且你得对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有所掌握,否则投得起你也运营不起”他们投入100万元购买的数控机床设备,最早觉得很先进,但筹集资金花时间,后来外部环境变了,竞争大,就业面窄,学生不太愿意学,一台数控机床10万元,10台就是100万,生源少,专业开不了班,如今设备就成了摆设。
“投入超出预期,一旦生源下滑就对学校影响非常大”陈龙说,不像大学发个通知书就行,他们得到各地、下乡招生宣传都需要花费,日常运营方面,教务、行政、后勤等开支也不少“‘一分钱掰八分花’,日子难过,真希望有人能帮自己一把。
”赵翔分析,学校的资本也很重要,“中职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企业、车间,职业素养很关键,人工、设备都需要长期的投入,学校运营前期投资成本很高,所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求学校的资金链状况要好”不要贪大求全 中职发展应“精而美”
“西安中职学校在逐步整合生源少的、没能力办的撤并分流”胡宗焕告诉华商报记者,为促进中职学校发展,西安市已经将规模小、就业情况不好的中职学校进行整合华商报记者了解到,部分经营不善的中职学校由于没跟上形势,专业同质化没特色、缺少资金制约了发展。
随着整合将优胜劣汰,一些学校无奈退出“可以说,留下的大多是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赵翔介绍,像汽修、烹饪、旅游、饭店管理类、机械加工类、软件服务外包等专业,企业需求量大师资不错,实训基地扎实,通过整合,结合西安的优势产业布局,更容易存活。
“逐步淘汰和整合是为了集中优质资源”胡宗焕介绍,专业太多容易迷失方向,通过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留下精品学校、精品专业,更容易形成品牌优势当然整合过程非常复杂和艰难,退出的学校并不是没出路,考虑到很多民办学校是民间企业或个人投资,引导他们办社会培训机构,通过合并、转型等方式让他们继续发挥优势。
“让大家错位发展,提升品牌,整合后的也不是一成不变,实行动态管理,不达标的继续整合,促进提升,优胜劣汰,持续优化”有业内人士分析中职教育关键看的是技术和适销对路的专业,随着生源的逐渐减少,学校应该抛弃原来贪大求全的观念,主要在细分领域发展,做出特色树立品牌,只有这样才具有竞争力。
“我觉得中职学校应该精而美,特别是民办中职,留下的也有压力,你必须不断想办法提升”陈龙说,为保证招生和运转正常,必须不断投入人、物力“中职教育行业前景看好,但必须紧跟市场和产业、行业变化,调整专业设置”。
华商报记者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