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指导学校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强调在学科专业中要有机渗透劳动教育。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呢?
本文作者:西安市临潼区马额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刘宏初中语文统编教材采用“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双线组元,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很多篇目都闪耀着劳动的光辉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美,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这些道理不能靠我们直接地告诉学生,而是要让他们通过一篇篇课文的阅读和一篇篇作文的写作“润物细无声”地去获得。
语文课不能上成思想品德课,劳动教育要像雨露一般渗透在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中现在的中学生从小生活在物质条件优越的环境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历史、劳动最光荣”这些朴素的思想缺乏一定的认识。
教材中闪耀着劳动思想光辉的篇目无疑是我们对学生渗透劳动教育的素材下面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探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关注课文细节,感受劳动思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适时准确地捕捉劳动教育渗透点。
(详见下表)
结合写作实践,体会劳动情感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写作实践离不开生活实践,生活实践离不开劳动实践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思想,认识劳动的意义,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和劳动者观察生活,感受身边人的辛劳,认识到“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劳动教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写作实践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引导学生理解:妈妈忙碌的一天是她辛劳一生的缩影。
通过观察和回忆妈妈一天的辛苦工作,感受劳动之可贵,母亲之伟大,以激励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写作,做一个爱劳动、爱生活、懂感恩的人第四单元“思路要清晰”写作实践三《对_____的一次访问》,学生可以通过访问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志愿者、环卫工人等身边的劳动者,零距离感受劳动者的艰辛付出和伟大情怀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第五单元“如何突出中心”写作实践第三题:以“走出校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走出校园,不仅要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更要感受到生活大舞台上劳动者的风采走出校园,走近清洁工、公交车司机……他们教会我们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走出校园,不仅仅是去享受美,更要发现美,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学做一个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为别人带来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和人,人和劳动,这是所有真理的父母亲”语文教学在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探索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劳动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延伸阅读:西安市长庆八中左舒蕾:化学教学与诗词学习的完美融合值得一试丨教研编辑:文音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