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筑牢孩子“起跑线”——我市大力推进优质学前教育侧记平凉日报全媒体记者 吕娅莉“这下孩子就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了,再不用为接送孩子而焦虑了!”9月28日,家住平凉四中家属院的唐萍,看着正在加紧施工的市第六幼儿园感叹道。
据悉,该幼儿园即将竣工,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学前教育布局,满足周边群众子女入园需求,让更多孩子就近享受优质学前资源 这是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实施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的一个缩影。
十年前,平凉中心城区幼儿园少之又少,远不能满足城区学前教育学位需求一些民办园幼儿园借着学前教育资源稀缺,收费较高,管理却不能及时跟进,给孩子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幼儿园成了家长的“难肠事”面对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认真组织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规划建设与管理提升并重,经过十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公办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全市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开枝散叶,扩大优质资源
秋高气爽,在崆峒区朝阳街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室外公共活动区域滑滑梯、荡秋千,在宽敞的户外场地上尽情奔跑、游戏,欢笑声撒满整个校园。
“现在的幼儿园环境越来越好,老师们教得好,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很新,我的孙子特别喜欢上幼儿园,就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在市幼儿园门口等待接孙子的老人王霞说 我市把普及普惠当作重要目标,把质量提升当作头等大事。
针对学位不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资11.2亿元,抓新建、改扩建工作,共新建、改建幼儿园843所园舍总面积由11.1万平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48.1万平方米,增加了37万平方米;生均园舍面积由3.01平方米增加到7.03平方米,增加了4.02平方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46.1%提高到94.29%,提高了48.19个百分点,在园幼儿达6.83万人,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乡镇中心园和有建园需求的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
中心城区公办园由十年前的8所增加到26所,园位由2400个增加到5000多个同时,评估认定了115所普惠性民办园,推荐省级奖补园85所,奖补资金2000多万元,促进了公、民办幼儿园均衡协调发展华亭市采取吸纳民间投资、政府派驻公办教师的办法,成功举办民办公助幼儿园2所。
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877所,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9所、省级一类幼儿园23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8所,标准化幼儿园590所
同时,我市积极开展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平凉先行先试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幼儿园日托制,解决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参差不齐,家长接送次数多,束缚劳动力问题制定下发了《平凉市推进农村幼儿园日托制工作方案》,按照日托制标准加快农村幼儿园新建改建步伐,对建办的日托托制幼儿园配备了厨房、盥洗室、寝室、保健室等,并采取招录、转岗、招聘等多种渠道补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2018至2021年,182所农村幼儿园实现了“两餐一点”供应,一万多名在园幼儿受益
多种渠道,加强人才培养
发展学前教育,硬件是基础,教师是关键我市通过省级统一招录、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事业单位招考、特岗教师招聘、巡回支教等多种方式补充学前教育师资2021年教职工、专任教师分别比十年前增加了4367人、3815人。
平凉市每年制定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开展了“以国培和省培为重点、市县自主培训为依托、选派考察学习为补充”的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提升工程,完成两轮幼儿园教师轮训。
依托市教育培训中心争取省级转岗幼儿教师等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理论培训、顶岗置换、园本实践、外出考察等方式,开展全市幼儿教师的系统培训,累计培训幼儿教师15000余人次,培训园长和转岗幼儿教师2500多人,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
串珠成链,确保管理到位
针对幼儿园内涵质量参差不齐、办学行为不规范、安全监管涉及面广等问题,我市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学前教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幼儿园游戏化改革,大力开展“安吉游戏”推广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功利化”倾向,推进我市学前教育优质内涵发展。
广泛开展园长论坛、技能大赛、优质课观摩等活动,邀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省内外高校专家调研指导、开展培训,推广先进办园理念和管理经验,推进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大力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完善创新家园共育模式,不断提高家长科学保教知识,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发展氛围,筑牢各方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屏障。
此外,启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工作,把集团工作,作为完善全市幼儿园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将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来形成项链一样,我市把分散的一个个幼儿园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组建学前教育集团,减少管理单位,不留管理盲点,确保将每一所幼儿园管理到位。
按照“中央支持、省级补助、市县为主”的原则,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认真落实甘肃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财政生均拨款标准,加强资助保障,在我市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着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利用有条件的公共服务设施改扩建公办园,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重点扩大农村地区、新增人口集中地区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扩大普惠性资源、补充配备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持续改善办园条件,加快推进全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