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去看望一个刚刚做了妈妈的朋友。刚一进门,只见这位妈妈一手抱着哇哇大哭的宝宝,一手急切地翻着育儿书,找寻着“婴儿啼哭原由和对策”。
宝宝的姥姥哭笑不得地对记者说:“在宝宝爸妈眼里,那些育儿书本简直就是圣旨。什么都要照本宣科,还说这叫尊重科学。”书本上的育儿方法真这么灵吗?
有不少家长给中国学前教育网来信来电诉说“照书养”的苦恼家长们反映说:现在市面上的育儿书经常是一本书一个说法例如孩子发脾气,有的书上说要让孩子自省,有的书上说靠父母引导,还有的书上说家长要先检讨自身,“你说我该听谁的?”。
带着家长们的种种困惑,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的幼儿保健专家崔绍珍主任。
幼儿保健专家崔绍珍主任针对当今市场上幼儿保健书籍鱼目混珠的现象,崔绍珍特别强调说:“家长们在选择育儿书籍时,首先要注意区分书籍的稿件来源有的稿源是来自临床医学的实践总结、科研院所的研究数据和幼儿保健专家、医学专家们的工作经验;也有的稿源是摘编国内外一些科普书稿的内容;还有一些书稿是企业在出版宣传本企业产品的宣传册时顺便写到的保健内容。
不同的稿件来源和出版资质决定了书籍的权威性和准确性是有明显差异的。所以家长们在购买育儿书籍时要有所选择。”
此外,崔绍珍还特别指出家长们在阅读育儿书籍时,要注重共性和个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书籍是对育儿知识的宏观总结,但不同的儿童个体是有差异的养育孩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即便是具备共性的吃喝拉撒、喜怒哀乐,孩子的表现也各有不同。
专家认为,育儿主要还是依靠父母从实践中摸索出方法和规律,再依照好的育儿理论,修正自己实践上的偏差。
所以,崔绍珍总结说:“从育儿书中获得一些经验是积极的做法,但育儿方法还应该灵活掌握看育儿书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走进误区,当孩子的成长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和引导,但不能把书上的所有理论知识都和自己的孩子联系在一起,生搬育儿书上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年轻的家长们一定要记住:科学育儿≠照书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