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是故去的事。
故去的事中,也包括二十年前说的早教,彼时,早教是新词热词,尽管何时算早,大家并没弄清楚,只是模糊而已。
而“早教”何时故去的,似乎也说不清楚,如果直追下来,或许是在专家们批评“赢在起跑线”的声音中,早教的概念便被“殃及鱼池”了。
记得有一个地市的“早教集团”,从幼儿园到小学已成体系,并以“超前”教学行为,迎合中国式父母的“赢在抢跑”欲望。当然,这是违背科学教育规律的事,也就是幼教中被制止的“小学化”问题。
如此,迎合家长和市场,让办学者从经济利益上大有收获,可儿童的发展是否因违规而出问题呢?不用教育专家说,真正懂教育的人都明白,教育和成长不可以出现“乱码”,否则,问题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为儿童成长“埋雷”却是事实。
以“早教”冠名学校,尽管点燃了教育市场,但没烧多久就被教育主管部门勒令更名了,并在教育行为上进行了纠偏。
其实,“早教”并没错,错的是没把早教说清楚和做对。甚至,认真下来,根本不该有“早教”这个词。因为,尽管我们还说不清胎教的事,可必须认同,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父母便挂牌上岗了,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若把家庭与幼儿园链接起来,在教育没有断点的理念下去说教育,“早教”便没有任何意义了!而有意义的是明明教育董事长陶韦伽定义的“大学前”,他整合了家庭教育、托育机构、幼儿园,形成了既有线性链接,也有结构合体的“大学前”。
或者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及你是我的基础,我是你的延续,如此,教育链才能科学地构成体系,也能艺术地完美衔接。
以下,根据上述,我谈两个观点:
其一,家教是“大学前”的基础和关键,托育和幼教是家教的补充、修补和延伸。
这是在“大学前”的概念下说的实在话,有两点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是“大学前”的基础,也是“大学前”的问题区。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我看并不是父母重不重视教育的问题,而是在“宝贝文化”泛滥下,无法给孩子创设健康成长环境的问题,或者实话直说,当下许多父母娇宠孩子很过分,在应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敏感期,家长却麻木了;在孩子应该“直立行走”的时候,家长却“蹲下来”了。
一位妈妈曾对我讲过,爷爷奶奶太惯孙子了,这样的环境让她非常担心,所以,决定在孩子不到两岁时,送到家附近的一个托育中心去。当然,这个决定直接引发了“第一次家庭大战”,好在孩子爸爸坚持了“忠孝不能两全”,支持了孩子妈。
我评价说:看似这一行动剥夺了孩子和老人的自由自在下的快乐,却解决了孩子走进社会,并适应接纳规则下的自由。关键是,就此许给孩子一个终生健康的人格与素养基础。
其次,托育在许多家庭中不是送不送的问题,而是必须送。
这个观点基于前面的问题,但又不止于此。因为,我们若把托育比喻成儿童“走进社会门口的台阶”,那么,问题昭然,家庭尽管也能为孩子三岁去幼儿园做准备,但缺乏的是“有一堆儿童”和“有一些规矩”的环境。
所以,我坚持从教育和成长的角度认为:托育是刚需。否则,没有托育过程,在“大学前”体系中,在“家幼衔接”的环节中,就会断链子,并导致以后潜在的问题很多。
其二,基础教育新课标揭示了一点,今后中小学就靠“大学前”了。
前不久,在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分会的培训中,我谈了一个观点:从近两年的高考和新课标改革的风头,推出一个预判:今后中小学能否学好考好,就靠幼儿园了!
这个说法是在逻辑推理下得到的,不是因为我站位在幼教。
逻辑如下:
高考试题活了,活的让猜题的老师没猜着,让刷题的学生刷空了,于是,抱怨声直抵高考命题中心,说,今后没法教了。
为什么呢?因为许多科目的试题尽管没超纲,却超出了课本;许多知识都在生活中和教室的窗外,而埋头寒窗连吃饭排队都手不离书的的学子们,只能哀叹说:刷题太忙,真的没时间走出课本和教室!
如此,今后咋办?中小学教师明白,考试题的风向变了,需要学生具备三点:一是有自学能力;二是有社会实践,三是有广域的知识视野。至于,曾经依赖老师的知识传授和自己的考试经验,已经成为过去时。
那么,新问题来了?自学能力哪里来?
我肯定地说:这活属于幼儿园,是幼儿园送给儿童入小学的“标配”,或叫“学习力背囊”。我以前在微文中介绍过河南幼教专家崔冬梅园长研发的学习力课程,也包括山西王军的幼小衔接能力训练课程等,这都是有识之士的前瞻行为。
最后说逻辑之下的结论:
原本还说幼儿教育是起跑前的热身活动,是“活动腿脚”和“系鞋带”,如今可不敢这样说了,因为,在“大学前”阶段,如若我们没有给孩子们赋于学习力,只给孩子们灌输了大量知识。那么,到了中小学并走进新课标和新课改后,他们肯定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还得依赖老师当“双拐”,显然,这很可悲,是家教和幼教育的失职。
于是,我们得到一个新认识:赢在早教不是昨天的故事了,而是今天的事实。
至于那句“赢在起跑线上”,我看还是不要说了,因为,人生没有起跑线,甚至,也没有终点线,有如我在前文所说:人生是一场联程马拉松。
来源 | 王国平(2022-09-28)
声明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爱我,就请给我一点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