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很多家长会想尽办法去争取“后天这三分打拼”,但有时候操作不当,反而帮了倒忙。比如这5个常见的习惯就可能影响孩子身高:
喂饭喂得太饱。
有些家长误以为,孩子吃得多,就能长得高。但事实并非如此,人在饥饿状态下,脑垂体会分泌出更多的生长激素,这会刺激儿童骨骼生长。吃得太饱,营养过剩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可能比同龄人要高,但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会导致骨骺提早闭合,最终可能会限制身高的增长,反而长不高。
而且,营养过剩还会让孩子出现肥胖的问题,肥胖也会影响孩子身高增长。《2015青少年健康体重管理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平均每6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是肥胖者,肥胖者占8.5%,超重者则占8.3%。 同时,有研究数据表明:儿童体重每增加10千克,身高少长7厘米。
第二,过早叫孩子起床。
很多时候,父母要上班,孩子又要去幼儿园,忙碌的早上为了都不迟到,只能早一点叫孩子起床。然而,过早地叫醒孩子,导致孩子睡眠不足,很容易影响孩子身高的增长。因为夜间睡眠时体内生长激素分泌的量可超过全天量的一半以上。孩子要长高个子,必须要保证夜间 8 小时以上的睡眠。
第三,过度给孩子补钙。
说到身高,大多数家长会第一时间想到“补钙”,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钙的吸收。但盲目地补钙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危害。 过量的钙会增加孩子便秘或结石等问题的风险。而且补钙过量还可能导致幼儿骨骺提前闭合,加快骨成熟,反而使孩子的身高增长受限。
第四,让孩子长时间保持安静。
有的家长为了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或者让孩子不那么闹腾,会让孩子长时间在座位上坐着玩玩具、看绘本故事等。这些事情确实能够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提高专注力,但孩子长期端坐,对身体发育和协调能力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 运动时,尤其是走、跑、跳等运动会拉扯关节,使身体的长骨受力,从而刺激骨骼两端软骨的发育,刺激身体分泌生长激素,有助于孩子长高。如果孩子习惯长期静坐,在生长发育期缺乏足够的锻炼,也会影响身高增长。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开玩笑说“浓缩的就是精华”、“脑子聪明的人一般个子不高”......其实啊,不是因为脑子聪明所以不高,而是这些个子不高的聪明孩子可能大多从小埋头学习,喜欢安静专注的活动,缺乏体育锻炼,导致最终身高不高。这个逻辑就像,不是说做模特就能有高个子,而是因为先是高个子,才去做了模特。
第五,缺乏有爱的家庭氛围。
有数据显示:在有爱的温馨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在专制、压抑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发育得更好。 这在国外叫“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主要是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到情绪抑制,抑制了生长激素等与长高有关激素的分泌。“情感遮断性身材过矮症”孩子主要表现为缺乏安全感、睡觉不踏实、身高较矮,除此之外,这类孩子还可能伴有智力发育较迟、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特征。
我曾在青年时报上看到过这样的案例:小学四年级的小夏身高仅为133厘米,比11岁同龄女孩的平均身高足足矮了13厘米。在主治医生详细问诊后,终于找到了背后的原因。原来,小夏成长在一个离异家庭,跟妈妈相依为命。平时,妈妈不是以泪洗面,就是向小夏灌输爸爸不是好人的观念。这让逐渐步入青春期的小夏很是苦恼,夜里也经常失眠。
关注小步在家早教,了解更多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