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意义在于坚持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我接触到带孩子做早教的家长,目的各不相同。有人认为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站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可以在早教中心与其他孩子接触,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还有人在“跟风”,以为人家在做早教,我们不能落后。这些想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确实是片面的。我个人认为早教的意义在于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教育不是一两节课或者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其实早教更多的是家长的教育。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教育”孩子,不懂得引导孩子的行为问题。这些都是家长可以从早教课中学到的东西。
另一个意义是,早期教育可以让孩子爱上学习。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学习是很辛苦的。早教最大的特点就是边玩边学,游戏、音乐、手工,让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东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早期教育必须带回家。
因为教育是持续的,所以早教一定要带回家。有家长说我不会唱歌跳舞,回家怎么教孩子早?其实家庭早教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参与。我会每天固定时间和地点。和儿子一起唱歌是一起唱,不是给他放音乐。孩子最喜欢的是父母的声音。和他一起做点什么,才是让他最开心的。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一起搭积木,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户外跑步,一起做游戏,锻炼孩子的大动作能力...这些都是早期教育的方式。
早期教育也要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早期教育要因材施教。比如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你很难让他一直在那里,安静的读书。但是,如果你找他感兴趣的,他喜欢的车和球可能会吸引他。父母最了解孩子,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导孩子,让早教事半功倍。
早期教育是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
可能我们的父母大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提到“教育”,就觉得一定是起了一些作用。所以外界把早教渲染成功利——开发早期智力,培养健康人格,甚至和初等教育有关系,仿佛做早教就能赢在起跑线上。早教管用吗?我的亲身经历就在那里。但是,早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学到多少知识,而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早教中,家长要多学习,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有效的陪伴。这是最好的早期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环境教育”占所有教育的80%,其中家庭环境健康占80%。所以,早教的核心其实是家长。
从零岁开始就可以在家做早教。
其实早期教育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特点,给予孩子适当的外界刺激,帮助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游戏和玩具是孩子最好的早教教材。当我女儿1岁的时候,我经常和她玩游戏来发展她的记忆力。我用手帕盖住她最喜欢的玩具,然后让宝宝找到,揭开手帕发现秘密。一个简单的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记忆力,还可以发展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