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叫的第一个称呼是妈妈,哭闹时找的第一个人是妈妈,就连爸爸下班回来的一句“爸爸抱”,孩子都使劲往妈妈怀里钻。
其实,孩子不跟爸爸亲,多半是陪伴不到位。
带娃从来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对于宝宝来说,爸爸的参与和陪伴也很重要。
(图片源于:pixabay.com)
今天,菌菌就给大家分享几种 爸爸和宝宝的专属游戏。
不会占用太多时间,10分钟也能让宝宝玩的开心,不仅能解放妈妈,还能提升宝宝各项能力。
1
爸爸和宝宝的专属亲子游戏
◆ 让宝宝更勇敢的游戏
①爬大山(适合0—3岁)
玩法:爸爸坐在床上,弓起膝盖像小山一样,让宝宝在你的腿上、背上“翻山越岭”,必要的时候可以拉宝宝一把。
和宝宝的亲密肢体接触,能让宝宝感受爸爸臂膀的力量和温暖的保护。
②爬大树(适合3-6岁)
玩法:爸爸站立当做一棵树一样,让宝宝吊在自己的胳膊上,踩着自己的腿部和身体向上攀登,像爬树一样。
让宝宝感受爸爸这棵结实、健壮的“大树”带来的安全感。
③过障碍(0—3岁)
玩法:用柔软的沙发垫或者抱枕堆成小山障碍物,让孩子越过一个又一个“山顶”。
自己可以在中途躺下扮成大山,让孩子爬上去。
多爬行可以锻炼宝宝的上肢和腿部的配合支撑能力,增强宝宝的平衡力。
父亲在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善于鼓励孩子勇敢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勇敢、遇事不退缩的性格特点。
◆ 让宝宝更有想象力的游戏
①会变的影子(适合1—6岁)
玩法:天黑后,在宝宝房间里只留一盏小台灯 (或者手电筒),爸爸把手放在灯和墙壁之间,做出小狗、小鸟等投影。
让宝宝也参与进来,大手小手一起变出各种影子。
奇怪的影子和爸爸的手到底有什么联系?刺激宝宝的想象力,让宝宝一起参与探索奇妙的游戏乐趣。
②摆棋子(适合3—6岁)
玩法:爸爸把家里的象棋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摆成各种形状,比一比谁摆的更有创意。
爸爸也可以指着家里的家具物品引导宝宝,比如沙发是什么形状的要不要摆摆看。
通过摆棋子让宝宝认识周围的事物,发挥想象力,看看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③堆积木(适合1—6岁)
玩法:堆积木是很常见的游戏,很多家长都用来开发宝宝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一般小孩都是自己默默地玩,如果能有爸爸陪伴,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合作、沟通能力。
在育儿过程中,母亲是温柔细腻的一面,因为担心总是各种小心守护。
而爸爸们总是鼓励孩子自己多动手尝试,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爸爸的陪伴和支持孩子也会变得更自信。
◆ 和宝宝更亲密的游戏
①大脚小脚齐步走(适合1—6岁)
玩法:在家里干净的地板上,爸爸和宝宝都光着脚,爸爸两脚稍微分开站立。
宝宝踩在爸爸的脚背上,爸爸抓住宝宝的胳膊,两个人同手同脚向前或者向后、旋转等方向一起走。
这样可以增强宝宝和爸爸的默契度,增加宝宝对爸爸的亲密信任感,从而也收获安全感。
②大眼瞪小眼(适合3—6岁)
玩法:爸爸和宝宝对视,看看谁先忍不住笑,凑近一点看看自己在宝宝眼中的样子,也让好奇的宝宝看看爸爸搞怪的样子。
亲密的观察,有利于增强宝宝对爸爸的亲近感。
③记录宝宝的成长(适合1—6岁)
玩法:用手机记录宝宝睡觉、吃饭、玩游戏等日常,找个时间和宝宝一起看,向宝宝发问,这是谁呀?在玩什么呢?之类的互动话题。
让宝宝观察自己的样子,也记录下宝宝成长中的美好瞬间。
和宝宝进行肢体上的近距离亲密接触,让宝宝对这个好像不太常见的爸爸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进而增加亲密关系。
孩子的到来,是责任,也是情感的粘合剂。
每天花10分钟就能陪孩子度过一段开心的时光,促进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请爸爸们,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
图片/视频来源:网络/宝宝呵护漫画组,侵删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商务合作 :微信 444019947
点击「阅读原文」, 发现更多靠谱的实用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