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思维不乏严密的抽象思维,而想象力是其灵魂。音乐不但能促进人的左右脑均衡发展,也能培养人类的美育。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揭示了音乐的本质所在。
深圳音乐早教
在金宝贝音乐课堂上,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孩子,当他们在面对音乐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处在不一样的状态中。比如:
面对上面的情况,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
1.吼叫型
“快点坐下来”、“不要再跑啦”、“再跑我就出去啦”、“怎么就不好好听老师的“我的课堂上偶尔会听到类似的话语,这类家长经常会对孩子“吼叫”。有的孩子可能会停下来一会儿然后又跑了;有的孩子因为家长的“威胁”跑出课室然后哭了;也有的孩子跑得更带劲以为在跟他玩抓人游戏。
对于活跃的小朋友,他们精力很旺盛,跑跑跳跳令他们的大脑很放松,在没有特别影响课堂音乐氛围的情况下,家长只需要跟着一起舞蹈一起唱歌就好啦。记住,你的目光如果一直盯着他,他会跑得更欢哦~不如看看他在哪个音乐环节更喜欢呢,会不会在一些特定的动作和节奏上乐于进行模仿。
2.操控型
操控型的家长一般会有哪些操作?大家想一下这个画面:
一个小朋友在音乐课上全神贯注地看着老师唱歌和舞蹈,这个时候妈妈抓住他的手一顿操作猛如虎,一首歌下来,这只手被动地跟着模仿各种动作和节拍,妈妈的手在面前晃啊晃啊晃
再来想另外一个画面:
“依然是一个全神贯注观察和聆听的小朋友,妈妈坐在他的旁边,模仿着老师的动作和歌声(即使孩子在看着老师),但偶尔会看一下妈妈”。
孩子一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家长难免会很着急,甚至觉得“孩子没有学到东西”,是不是不喜欢音乐啊,所以就会起了“动手”的念头。对于这种类型的小朋友,他对音乐的吸收周期会更长一些。我们也遇到有家长反馈说,孩子上早教(Music)课就只会一直看,回到家他却能把课上的一些关键词句或动作表达出来。你看,这就是孩子从吸收到表达的过程呀,或许,我们大人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等待他的输出。
3.指挥型
在前不久的课堂上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孩子的乐感是很好的,模仿能力也不错,但是家长可能希望她能完全跟上老师,就会不停地给孩子进行解说“老师现在做这个动作咯,你现在要怎么怎么做……”喜悦的表情也在孩子脸上逐渐消失。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于孩子感受音乐的层面上或许可以换一种更恰当的方式。音乐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也没有规定一定要跟老师做得一模一样,我们更期待孩子有自己的表达自己的创意。
每次看到有孩子跟着音乐手舞足蹈甚至是自创动作时,我都会开心的跟着她跳,这会激发孩子对音乐产生更多的想象,而不只是一板一眼地模仿。世界上都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何况是人呢,不同类型的孩子在音乐课上的感受和学习方式不尽相同。但不管是哪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好奇和想象。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酷爱音乐,他曾这样说过:
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爱因斯坦
可以说正是这些跳动的音符,点燃了他的想象力,引发了更广阔和新奇的联想和想象。愿每一位来金宝贝的孩子,都能迸发无限想象力,每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或行为都能得到我们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