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第一次努力学习,是高考。第二次,是考研。第三次,就是现在。
先上个图,这是我从2019年至今考完的证。另外报了今年3月的pmp,一直也在复习中。
先说为什么要考证,主要是为了跳槽,但是自己也是非常迷茫,自身现在的单位没有什么IT技术,靠在单位的项目应该没办法跳到好单位。其实跳槽不只是因为薪资,主要是自己被环境折磨的心态越来越低落,越来越沉重。后来偶然听到有人考证,然后自己就去查了查,找到了一些自己能考的并且可能以后对跳槽有用的证书,就开始了考证之路。就是上面那7个证。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些证书含金量不大,在校生也能考,但是可能对于我而言,考证通过的感觉能提升一些自己的士气。另外,自从考完研后,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为了一个目标去学习了(求职时候都没有很认真准备过,惭愧...)。
上班之后考证真的是对心理的一种磨练,下班之后能拿起笔去看书刷题做模拟题,也是需要一些毅力。金融的四个从业证书,我从未接触过相关知识,但是从头看下来,再结合自己的一些生活体会,也是能理解一些。系统架构是软考里的高级科目,写了至今为止第一次的3000字大论文,一气呵成的感觉还是很好的,虽然45飘过,但是感觉把自己的知识进行了升华和提炼。阿里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时工作也没有接触过,但是自己读研期间做过关于大数据的课题,用了阿里云的平台试了一下,对其中的考点也算理解了。
当然,搞IT更重要的实战,可是我在我所处的环境里,真的没有办法达到互联网工业级的项目和技术水平,但是起码我还愿意去努力学习,去接触自己工作中肯定用不到的东西。我曾经一直后悔,为什么在上学的时候没有多去考一些证书,当然,学了PMP之后,这就是沉默成本,往事不可追,还是要珍惜眼前吧。
现在回想起来这七门考试,时间相对集中,1月份7天里有三门考试,我在考完了基金从业之后抓紧时间刷题背题准备7天后的证券从业。地点上,真的是分散到北京的东西南北方位。北到昌平龙泽,南到大兴地铁的终点站,东到通州线倒数第四站,西到石景山。阿里云在北大东门的一个大厦。我还记得考系统架构师的时候,天还没亮我就出发了,坐了20站地铁,下午先考案例分析,考完了我赶紧吃了两个士力架补充体力,后边写完大论文,手写酸了出的考场,天黑了。天黑出发天黑归来。
有的时候挺想哭的,我觉得自己在大学和硕士期间也算是比较努力的,上课考试论文都没有落下,可是还是水平是个菜鸡。虽然后悔,但是已经没有办法了,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这一条路了。